什么是诉讼当事人什么是诉讼参加人什么是诉讼参与人
诉讼当事人
诉讼当事人是指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原告人和被提起诉讼的被告人。诉讼当事人必须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没有诉讼行为能力,则应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诉讼当事人的内涵
诉讼当事人是诉讼活动不可或缺的参加者,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执或引起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和进行诉讼,并接受法院裁判拘束的人,最常见的就是指诉讼的原、被告双方。原告是诉讼中提出诉讼的一方,没有原告不能诉;被告是原告提起诉讼的对象,没有被告不能讼,没有原被告则诉讼无法提起和进行。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当然,诉讼当事人在不同的审理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在起诉阶段称为原告、被告,在判决阶段称为胜诉人或败诉人,在二审阶段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在执行阶段称为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法院审理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作为诉讼的当事人。
诉讼参加人
诉讼参加人,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参加诉讼的人,包括:当事人(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它的范围没有诉讼参与人广泛。
当事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可以作为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企业合并或关闭的,要及时变更诉讼当事人。企业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新企业作为诉讼当事人;企业关闭的,由其主管单位或清理人(单位)作为诉讼当事人。个体经营户、农村专业户和农村社员也可作为经济合同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已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作为独立的诉诉主体参加诉讼。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必须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及其它经济组织的主要行政负责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指单位的正职行政负责人,如工厂的厂长,公司的董事长或不设董事会的经理;二是有的单位没有正职行政负责人,可由主持工作的副职人员,如副厂长、副经理担任;三是有的没有明确正副职务时,由主持工作的行政负责人担任。单位其他人不能作为法定代表人。
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如何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诉讼,《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五十条已有规定。法定代表人除可以委托律师外,还可以委托经人民法院允许的其他人担任诉讼代理人,其它诉讼主体,也可以依法委托诉讼代理人。
第三人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中所规定的第三人,仅限于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第三人在当事人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判决前,可以申请或经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享有原告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人民法院判决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负有经济责任,此种第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起上诉的,应当准许。在第一审中没有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在二审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申请参加诉讼。二审法院对于准许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案件,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应当作出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是诉讼活动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并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
范围
1、刑诉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2、民诉诉讼参与人包括: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
3、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诉讼参加人(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和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
诉讼参与人中的主要诉讼主体与非主要诉讼主体:根据不同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权利、义务和同案件事实有无利害关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诉讼参与人可以作进一步的划分。当事人属于主要诉讼主体,而证人、鉴定人等则属于非主要诉讼主体。
诉讼参与人共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权对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侵犯公民合法的诉讼权利和有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有权向司法工作人员了解同必须由自己承担的诉讼义务有关的某些情况;有权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翻译人员除外);有义务遵守各项法律的规定,服从侦查人员、审判人员指挥等。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行为。那么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关的解答
刑事诉讼是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而提起的,刑事诉讼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由检察院提起的,而刑事诉讼的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师辩护,那么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可不可以自己答辩?华律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三人为债务履行提供保证的,保证人和债权人要签订保证合同。而保证的责任有一般责任和连带责任两种,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保证人要承担保证责任,那么民法典保证合同纠纷是不是只起诉保证人?华律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 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那么民法典中合同纠纷只能去被告所在地起诉吗?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争议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争议,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争议的,例如申请当事人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那么劳动争议当事人包不包括劳动者的?华律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民事诉讼是第三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参与案件诉讼的,设立第三人诉讼制度,是为了保证第三人的利益,那么法院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有什么条件?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债务人要按约定偿还债务。而有些债务人是不按约定偿还债务的,而有些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非常关注债权怎样实现,那么民法典中欠款当事人死亡如何追偿债务?华律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司法实践当中,虽然大部分案件的争议审理之前都是有着明确的案件以及准确的证据所以能够快速的进行审理, 但是总有一些案件会在审理过程当中出现案情的变化,甚至是出现被告人的变化,那么比原来多了一个被告是重复起诉吗?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过分,被告人对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不服的,司法救济的方式是比较多的,而上诉就是其中一种救济手段,上诉后法院会进行二审,那么被告方上诉会不会构成虚假诉讼罪的?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后,会在一定的期限内作出判决,而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可能是多数的,不服一审判决时是可以上诉的,那么一审法院做出判决当事人均提起上诉如何处理?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是可以中止案件执行的,被执行人有履行和解协议的责任,那么第三人可不可以参与执行和解协议?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在现实生活中民事诉讼是非常多的,民事诉讼一般由原告负责举证的,最高法发布了重新修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民事诉讼证据作出了规定,当事人故意作虚假陈述法院可不可以处罚的?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近日,两会热点话题热度不断上升,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2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详细>